農民不只要會種,還要會銷售,隨現代消費習慣改變,不少民眾也會在電商平台購買農產品,農業部國際司協助農民與電商平台媒合,並輔導行銷,今年將擴大到北中南東共舉辦6場媒合會與14場訓練課程。
農業部自2017年就推動「電農培訓及輔導專案」,讓農民可利用電商管道,在線上販售農產品,並讓農民更能掌握行銷的秘訣,國際司司長蕭柊瓊表示,自計畫推動迄今,已經舉辦超過70場媒合會,協助超過700位農民尋找到適合的電商平台販售農產品,過去相關活動都只在北部辦,今年則將擴大到北中南東舉辦,將會有6場媒合會與14場的訓練,也會因應目前的社群趨勢,協助農民使用AI工具與拍攝短影音、直播帶貨等。
有參加該專案的大農網業者佘承洲表示,過去的銷售模式都只能招攬農場附近的消費者,2022年成立電商平台並且透過行銷提升,該平台專營各地特色農產品有與有機蔬菜等,造訪網站的訪客從第1年的11萬人,迄今每年都是以50%成長,目前1年的營業額超過400萬元。
經營電商平台真情食品館的板橋農會總幹事張麗梅則表示,該電商平台也是來自農委會(農業部)多年前的專案計畫,她認為做農產品電商最重要的就是克服,尤其生鮮農產品有時效性,因此迄今該平台在出貨前都會致電給客戶確認是否可如期收貨。
資料來源 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ife/breakingnews/5198062